從付出中找到力量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21


不曾踏出家鄉的窮人家孩子,寫計畫到蘭嶼當志工,回來後到大學殿堂做報告……在五味屋,孩子來工作、賣東西、寫功課、上課輔、學才藝,學會勇敢作夢,相信自己有力量。


 


 


 花蓮豐田五味屋


週末,社區居民扶老攜幼來採買。老爺爺買了支全新炒菜鍋、媽媽們在一角試穿鞋子、小孩們選了喜歡的玩具,每個客人都滿載而歸。這裡是「五味屋」,坐落在花東縱谷起點豐田社區的日式老房子中。


 


八十年前,日本人來此開村,將這個介於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間、有著豐饒田疇的良地稱為「豐田村」。日本戰敗撤離後,留下整齊的棋盤式街道和日式建築。


 


十五年前,豐田搭上社區營造列車,成立了「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幾個社區媽媽帶著青少年做社區工作:對內維護社區環境與文化;對外導覽這個具時空感的日本移民村故事。


 


三年半前,專長教育行動研究與社區營造、關心偏鄉教育的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和豐田牛犁社區的媽媽,帶著社區裡的青少年一起開辦二手商店「五味屋」。


 


在五味屋中,「賣二手物」只是媒介,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人際互動、解決問題。將「生活」做為真正的學習。


 


後來,孩子帶來更多的孩子,他們來五味屋找朋友、覺得賣東西挺有趣。慢慢的,有老師主動推薦班上學生、也有家長鼓勵孩子過來。


 


在五味屋,有些孩子處於家暴、失去功能的家庭;有些孩子原本在社區遊蕩、在網咖打電動。他們慢慢聚到這裡,來工作、賣東西、寫功課、上課輔,也來學才藝。週末的五味屋總是人聲鼎沸。


 


在沒有安親班與補習班的鄉下,五味屋提供了陪伴孩子的空間;也為希望改變弱勢學生處境的大人,搭建起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平台。透過生活,幫助他們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勇敢作夢,為夢想打拚


 


在五味屋,孩子學習人際互動、付出、爭取想要的機會,也學會作夢。


 


常和國中小老師一起做行動研究的顧瑜君,看見鄉下孩子的困境:很多孩子功課不佳,被學校放棄;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卻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工作時不知如何應對進退、與人互動。年紀愈大,累積的挫敗愈多。


 


因此,顧瑜君成立五味屋,讓每個孩子都有能力。來到這裡,從書籍上架、招呼客人到整理物資,每個人都要工作,每次工作都可累積點數。孩子就憑努力工作的點數,換取需要的物資。


 


除此之外,顧瑜君也引進各種資源、創造許多機會,擴大孩子的視野,讓這些不曾踏出家鄉的孩子,能出外見見世面。


 


例如,去年夏天,五味屋的志工帶十二個孩子騎單車環島,十一天騎乘了 八百公里 。去年底,從小失去媽媽、跟著姑姑一起生活的王思婷,自己寫計畫書,爭取到伊甸基金會僅有十個名額的機會,到中國參訪亞運。從小讓爺爺奶奶照顧的楊鴻文、楊鴻志兩兄弟則去蘭嶼,當採集童謠的志工;回來後還到大學「文化人類學」的課堂上報告。


 


騎單車環島、出國參訪、踏進大學之門為大學生上課,對一些連下一餐都不知何在的孩子來說,原本是不可及的夢;顧瑜君將它們端到五味屋,擺在孩子面前。


 


「我們的原則是,我們不要別人的同情。人家幫你不是因為你很窮、很可憐,是因為你很努力,」她告訴所有孩子,去蘭嶼的機會只有一個,想去的自己來爭取。後來有四個孩子拿了計畫書來,寫他為何想去?想做什麼?回來要做什麼?因為競爭者眾,大人們和角逐的孩子開會討論後才決定人選。


 


孩子在五味屋學會付出、長出力量,也體會到努力的成果。這跟過去只能無能為力生活著的經驗截然不同。


 


三年前剛到五味屋時整天不說話、退縮沉默的陳姿芸,在去年聖誕節寫了一張卡片給顧瑜君。這個不曾有親友讀過高中的女孩,在聖誕卡上慎重其事的承諾,要把花蓮女中列為目標。


 


事實上,顧瑜君根本不在乎姿芸能否考上花女。「可是當她想到要考花女,就會開始想很多原本跟她無關的事。」在總是笑稱五味屋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顧瑜君心中,「考花女」是羊頭,「勇敢作夢」才是五味屋想給孩子的。


 


五味屋開啟孩子探索世界的門;孩子卻教會了大人如何幫助他們。


 


五味屋裡有個三兄妹,媽媽成天爛醉,爸爸總毆打媽媽。惡劣的家庭狀況讓社工數度建議將三兄妹送到環境較好的家庭安置,但孩子們不願意。


 


不曾踏出家鄉的窮人家孩子,寫計畫到蘭嶼當志工,回來後到大學殿堂做報告……在五味屋,孩子來工作、賣東西、寫功課、上課輔、學才藝,學會勇敢作夢,相信自己有力量。


 


在一起,才有力量

某次,爸爸整晚對媽媽拳打腳踢。三兄妹在門口從傍晚枯坐到晚上,沒有吃飯,等著屋內槍林彈雨結束。五味屋的大人幫他們安排了洗澡睡覺的地方,讓他們隔天能順利上學。孩子在離開前猶豫了,問顧瑜君:「等他們不吵了,看不見我們在外面,會擔心耶。怎麼辦?」

又有一晚,顧瑜君在省道上看見被爸爸打完、滿身是血的媽媽。目睹暴力的哥哥嚇到說不出話,妹妹自願跟著到診所學習幫媽媽換藥。到了診所,妹妹站在媽媽身邊,沒有發抖、害怕,只是睜大眼睛看護士換藥,認真記下步驟。

事後護士問顧瑜君:「妹妹是不是驚嚇過度?媽媽的傷是連大人都不忍直視的。」顧瑜君明白,那不是害怕。妹妹的冷靜來自於她知道不需要害怕,知道自己有能力當媽媽的照顧者。

日日夜夜的陪伴讓顧瑜君領悟到:這些孩子不嫌父母貧窮、不恨家庭沒有功能。他們清楚宣示,再怎麼苦都願意跟父母在一起。離開父母,追求豐衣足食,不是他們想要的。

大學時念社工的顧瑜君從此不再說:「去安置吧,這媽媽不要也罷。」反而逆轉處境,告訴孩子:「你可以照顧媽媽。你願意這樣愛媽媽,不管媽媽在世人眼裡是什麼,我們都支持你。」她知道,幫助孩子有能力照顧家人,孩子會從中長出力量。

「如果我沒有在五味屋的現場,我就只能停留在機構化的思考,」顧瑜君坦承,五味屋沒有學校裡教師成人和學生少年的權力對立關係,也不像機構以制式規格協助弱勢孩子;它給了一個異於學校或社福機構的環境,讓大人們有機會和孩子「靠近」。

要怎麼幫助家庭功能不彰、又被學校放棄的孩子?「我也不知道,」顧瑜君誠實的說:「可是孩子教會我們怎麼教他們。」

在五味屋裡,大人和孩子一起吃飯、生活、賣東西。所有的輔導與照顧,不著痕跡在生活中發酵。孩子覺得自己就是生活著,只是有一群大人珍惜他們,認真和他們「在一起」。

慢慢的,他們就長出力量了。


五味屋小檔案
電話:(03) 865-6922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3) 865-6922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0910-656922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910-656922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站前街34

E-mail
5wayhouse@gmail.com
4
月的每週末,五味屋有贈書兒童節活動。物資捐贈事宜活動請見官網:http://5wayhouse.org/sec04p0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