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理解乃刻不容緩



《給明天的話》寫於 2010年11月16日 11:23




作者:若瑟‧赫忍斯基(Joseph Wresinski)


 


本文摘錄自《給明天的話》,輔仁大學出版社


 


 


昨天早上在整理信件時,


我翻開這封瑪麗法蘭絲的信,


一個今年二十八歲的志願者,


五年前她為了無產階級中最受剝削的族群捨棄了一切。


 


念完她的信,我停下來好一會,


內心深處湧現這二十年來的努力、痛苦和祈禱,


為了讓人認識我的子民。


二十年的疲憊,為了讓人看到他的處境,


為了動員幾個不指責、不判斷


但卻願意理解並接納


赤貧者的存在和對生存的厭倦,


是我們的自私,怯懦和不義,造成他們這般的處境。


 


我告訴自己應該將這封信轉達給我們的朋友。


有那麼多長者及年輕人,


無法忍受他們所看到的,


無法接受為了解放赤貧者脫離困境,


在他們生命中帶來的動盪不安。


 


富少年們[1]神情憂傷地走開了,


成年人則無法放棄


他們既有的想法、舊框架、教育、地位、利益等…


 


我眼前重新浮現所有跟隨過我的人,


他們決定放下一切,


因為在某些地方,


有些家庭全戶藏身在違章建築、緊急收容中心,


淹沒在工會及政黨的冷漠中,


跌落在教會及行政機關的失望中,


今天,這些家庭被視為社會的負擔,


他們生活在窮困中,而且被剝奪生存的榮耀。


 


為了將榮耀歸還給這些家庭,


和加入這些家庭的人們,


我將瑪麗法蘭絲的信傳達給各位。


 


「我已經回家好些天了,五年來,我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不曾超過一天,因此這次回家是件大事。五年來,什麼也沒變,同時一切都變了。家族擴大了,年輕的夫婦蓋了新家,父母們準備退休,表兄弟姐妹們進入高等學院就讀或完成學業,姪子姪女們開始上小學,家人結交了新朋友…」


 


「但是,在面對無產階級中最受剝削者,卻永遠是同樣的誤解。人們只願意談論那些有工作及外表得體的人,二者之外,人們就不知道他們談的是誰,是什麼了。他們說:『你要我們怎麼做?就是有人坐享其成,他們根本就不該生孩子…』有一天,這一切必需被理解。」


 


「然而這些人,一如我的家人,大部份都很積極,他們努力使自己的城市更有人情味,他們舉辦慶祝活動、家長座談會,他們也為文盲的識字運動及肢障者的福利奔走…但是,為了參加這些活動,你得夠資格才行。我想到那些當初在諾瓦集貧民窟接待我的人,他們仍然深受赤貧禁錮,雙方的無知[2]使他們無法追隨時代的腳步,每思及此,我經常感到恐懼,因為理解乃刻不容緩。」


 


 




[1]. 譯註: 新約聖經瑪爾谷福音第十章記載:一位擁有眾多產業的少年問耶穌該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當耶穌要他變賣一切,施捨給窮人,然後背著十字架來跟隨他時,少年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


 




[2]. 譯註:在巴黎自由人權廣場上有一塊赤貧犧牲者紀念碑,碑文寫著:「1987年十月十七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權及公民權之護衛者聚集在這個廣場上,他們向飢餓、無知及暴力的犧牲者表示敬意。他們一致聲明赤貧並非宿命,他們強烈地表達他們與全球為摧毀赤貧而奮鬥的人團結一致…」這裡的“無知”應指雙重的無知,一方面是社會無知於窮人的處境,另一方面,窮人被拋在知識列車後面,被視為無知的匹夫匹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