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vi Hsiao 寫於 2011年9月15日15:59 ·

接觸華德福至今第七年了,可以說我們是為了家中的小女兒而去尋找的生存理念,


感謝這世間的所有緣起與緣滅在日本讓我們遇到了和自己的生命如此契合的理念,


我總覺得這世界上有很不可思議的能力不斷的指引著我和佐藤先生,


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將自己的電波調整到正確接收的地方。


七年前當我在網路世界搜尋【華德福】時得到的只是寥寥可及的一些貴族學校,藝術學校…等等的評價,


最多的資訊當屬【ㄋㄟㄋㄟ共和國】裡的媽媽們了,


回台灣兩年多我才發現在台灣有那麼多默默的推動及經營華德福的家長及師長們,你們是令人敬佩的,


真的!


能認同【華德福】教育必須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及價值有深刻的體會和省思後才能選擇的一條路吧!


每個人都有權對於【教育】高談論闊,但是對於【真】與【自由】的體會卻不是能夠隨便得出定論的。


七年多來我們【就只有我和佐藤先生】參觀了18間日本的華德福幼稚園,


為的只是要證實有人真的可以把Dr. Rudolf Steiner的理念實踐,


昨晚我又翻了一次Dr. Rudolf Steiner在他對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的教師們所做的師訓裡的一篇…


在Waldorf學校,我們很重視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不重視他能掌握什麼技術或是知識,


老師不僅要愛學生也要愛自己的教育方法,不過不是因為方法是他自己的而是因為方法讓小孩形成了什麼,


愛小孩是不夠的,要愛得是自己的事業。』


能成為華得福得老師是了不起的,不是因為他身為教師而是他能實踐【善、美、真】的理念。


所以我們知道當我們將小孩子交到華德福的老師手裡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完全得放心與配合。


日本是一個集團社會,大環境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條,


個人色彩濃厚的人到了日本總免不了要經過一段適應期,


但華德福教育裡面卻有太多和主流教育不同甚至相反的觀感,


例如:《家裡沒電視,小朋友沒必要學電腦,鋼琴,玩具只有幾個而且都沒有卡通樣式的,吃的東西力行簡單》


結果很多日本媽媽幾乎都問我們是否要讓小朋友上宗教學校(這算是友善的反應),


更有甚者直接會說那家人怪怪的別跟他們玩,集團的力量非常大,


在日本如果你跟人家太不一樣了很容易被排擠。七年多前是這樣…


但之後在日本漸漸有人越來越注意華德福,


有很多父母親不惜花費多少錢甚至搬家都想讓小朋友進入華德福幼稚園,


在那裡面佐藤先生的朋友(同樣專研幼兒心裡學)他做了一個分析,


那是因為當時有很多報告及媒體提出華德福出來的小孩子成績也不差申請上好學校的比率很高,


結果有很多父母就認為有那麼好的教育,每天都在玩還能讓小朋友想讀書,那一定要把小孩子送去華德福才行,結果當時華德福成了日本媽媽間的名牌,省吃儉用也要讓小孩子進去,這樣才能稱之為『上品』,


當然在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真正了解【人智學】及對於教育本質要求得父母,可是只要有(名牌)的想法發生,


傳染力之大真的很難想像,首先這些上品父母的要求都會特別多…


例如:老師、我們家的小孩對於音樂非常有天分,他的發展也比其他小朋友來的好所以我們打算讓他開始學鋼琴了!結果不管老師怎麼跟他說明這位家長只是覺得華德福的老師只是在說一個統計學的例證,什麼七歲前的小孩該怎樣…但是這位媽媽就是覺得她家的小孩超聰明再不學琴將來就當不成莫札特了,


結果執意去學琴的小朋友在學校又影響了其他小孩,


小孩的媽媽之間也覺得我家小孩也超聰明的然後下課後補習、看電視、學鋼琴……老師有很深的無力感,


可是華德福的老師是不能拒絕學生的,佐藤先生一直說我們台灣的風氣真得很能接受新的未知的事物,


所以華德福雖然在台灣的起步比日本晚但是政府和民間都願意支持反而發展會比日本快,


到今年為止日本都還沒有一間公辦的華德福小學,可是這樣快的發展裡難免不會有跟日本一樣的情形,


理念總是完美的但是真正能完美貫徹的卻少之又少,我想這也是現實無奈的一種吧!


我是一個喜歡在家過簡單生活的人,將這些心情整理出來只是希望大家能為台灣的小朋友再多一些的堅持,


推動一個新的理念是辛苦的我感謝這些默默在做的華德福同伴們,


同樣的我也祈求,如果你不是因為尊重小孩的發展與個體性,


而是認為華德福會用另一種方法達到拿第一及升學的效果的爸爸媽媽們請妳們別選擇華德福,


別辛苦了自己也怨別人,汙染是很快的但是要將一鍋汙水淨化成清水是需要許多人的努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