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六是學校低年級的班親會,第一個小時是學校創辦人張純淑女士的演講。透過這個演講,我才意識到這個學校的起源,竟然還跟當時宜蘭人反六輕有關。一個三十八歲就當選縣長的「年輕人」(是年輕人沒錯,在場聽演講的許多人都已過了這個年紀,當然包括我,哈),也就是至今還讓許許多多宜蘭人念念不忘的陳定南先生,想要為國家社會做點事,他要純淑老師想想在教育上能做些什麼改進,這一路摸索,匯集各方力量,而因此有了今日的慈心華德福中小學。純淑老師用「存風取雨,兌天匯地」八個字來形容這樣的過程,也在演講中不斷提到並感謝讓學校得以有今日的諸多人士,不管是老師、家長、學生,以及各方行政單位。



這個學校的源頭跟著當時人們想要改造社會、落實理想有著密切的關聯。正是因為這樣,才有那樣多人不辭辛苦麻煩,也想要讓這所學校是人人都念得起的公辦民營學校,而非私立學校。


我們現在得以享受成果,真是要感謝好多不知名的前人!


在演講中,純淑老師提到這一陣子有記者來訪,問到這個學校想要孩子快樂學習,幼稚園不夠,所以設立小學;小學畢業,又延伸到國中,現在又要設立高中,為了讓小孩一直這樣快樂下去,以後說不定還要有華德福大學,等到大學畢業怎麼辦?難不成還要有華德福社會?


面對這個問題,純淑老師很幽默的回答,學校附近不是有華德福別墅了嗎?


在這樣的問題裡,也反映出現代人們在生活及教育上的一個矛盾。在社會上,很多人感到要快樂生活大不容易,充滿壓力的工作與生活,讓憂鬱症及各種身心疾病患者愈來愈多,也屢屢出現各種社會問題。大人們因此擔心孩子長大無法適應這樣的社會,卻出於這樣的關心,不禁讓孩子的教育要提早適應這樣的社會。


純淑老師提到星期六上午有畢業校友回校分享現在的生活,有位校友進了高中之後,看到有同學在考試中睡著了,便叫他醒來繼續考試,卻因此受到其他同學批評,因為這麼一來就會讓大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如果我們是擔心孩子長大之後,無法適應這類批評或環境的壓力,而讓孩子從小培養競爭心,以名列前茅、贏過別人為重,甚至壓抑自己的情感、缺乏對自我的探索、未能建立與他人的連結,這樣是不是會讓社會的狀況一代代更加惡性循環呢?


如果人們會覺得有個華德福社會、快樂的社會,好像挺荒謬的,那我們對自己、家庭、人類、人類社會及人類的未來,究竟抱持著怎樣的想法與期待呢?


這也正呼應了慈心華德福的創校,是跟社會改造有關的淵源。當純淑老師提到當年反六輕時,她說很可惜當時不夠有力氣去對這個社會更清楚地說明反六輕的根本想法。


即使當時不夠有力氣,但這些年來,宜蘭保留了好山好水,有目共睹。甚至,也因此有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這所學校,至今還承先啟後,繼續茁壯發展。


教育是扎根的工作,今日的孩子是明日的主人翁。這些話從小都好耳熟能詳。但如果我們只將今日的競爭與憂慮留給孩子,而未能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將對於未來更不一樣、更有活力創意、更快樂幸福的想像,帶給孩子,甚至陪伴他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體會到宇宙的力量、生命的壯美與不可思議,將來孩子長大之後,要從哪裡學到對生命的欣賞、尊重與珍惜,並學會自愛愛人、敬天重地?甚至讓人類的未來,更臻天人合一之化境。由此來看,現在的教育,要如何扎根,現在的孩子又要如何承擔起明日主人翁的責任?


純淑老師也在演講中提到,她總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將這樣的學校當成另類學校來看待,純淑老師真的非常清楚她辦學、從事教育的根本。畢竟如果只是把這樣的教育當成另類教育,不僅會將自己孤立在某個位置上,要與其他部分畫清界線一般,也會窄化了對教育本質、甚至人類本質之根本的探討與深入了解,缺乏了更寬廣的、對共同願景的看見。


每個人的內在都是期待對世界、對社會、對家人有所貢獻的,我們也都期待看到自己、生活與世界是美好無比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正是要幫助我們達成這內心的渴望。我衷心祝福這個願景的到來。


也感謝已前仆後繼為此努力的人們!在你們的努力之上,後人一定會走得更加堅定寬闊。


引自http://blog.roodo.com/whitequeen/archives/1530825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