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Qui-銅棒練習








這個練習,較注重在發展輕盈與靈巧的特性。棒子保持水平狀態,完全只靠指尖支持,手臂保持在肩的高度,微微前伸。首先姆指在棒子的下面,其餘四指則在上面;然後在棒子不動的狀態下,手掌快速翻轉,四指換到棒子的下方,而拇指則在棒子上面。如此以節奏性的往復練習。在轉換當中,四指必須保持在一起。這個練習需要做得相當快速又純熟。從旁觀者看,就好像銅棒穩定的、無重力般的飄浮在空中,而手指好像在它上下戲耍著。要達到這樣的結果,必須練習運用到手指的力量,而肩膀、手肘、手腕都要相當的放鬆。Dr. Steiner有一次被問到,對於做這個練習,應該有怎樣的感覺或圖像?於是,他以小鳥的特徵回答:「ㄎㄨㄧ、ㄎㄨㄧ(Qui Qui – 小鳥叫聲)」。他說,當在做這些動作時,這樣的鳥叫聲應當出現在耳中。──這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山雀種類,鳴聲高亢、清脆,經常有機會可以觀察它們的活動身影。它們可以快速的移動,以任何角度在枝枒之間穿梭、翻轉。當它們轉換在各種姿勢、速度、方向....時,始終是不黏、不滯、輕巧、靈敏。



另外衍生的練習方式,可以如同彈琴一般,讓四指(不含拇指)在銅棒上彈跳;同樣的,手掌上下翻轉,都能如此靈活的彈動兩手的指尖。至於手掌翻轉的韻律,我們經常以各種律動節奏配合練習,譬如:短、短、長-(Anapäst節奏), 長- 、短、短(Daktylus節奏),或是其他長、短節拍的組合。


      一旦能掌握手指的活動之後,可以帶入腳的活動。譬如:以立定的方式,將水平的銅棒向上帶,直到身體立於腳尖上;或是向下移動,直到身體蹲下,銅棒幾乎貼近地面──當然在移動過程中,手掌是不斷翻轉,手指不斷的彈動。然後,再加入空間移動:前進或後退、前進上升或後退下降、前進下降或後退上升....。總之,要意會:那纖細、短促的鳥叫聲,與這練習中輕巧的手指移動,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以這樣的圖像與感受,進入練習活動,是非常有幫助的。當進行這樣的練習,同樣輕盈的特質,也應當移轉到整個身體的活動。譬如:走步的態度上。每一步踩踏,伴隨著指尖韻律的動作,它可以是溫和的移動,也可以發展到輕快的點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