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瑪莉離開教職後
上次我們講到:經過許多的閱讀與探索之後,安瑪莉決定離開教職...。
離開教職後,安瑪莉加入第四世界持久志願者的行列。
- 我們認識弱勢父母的希望嗎?
吸引安瑪莉轉換跑道的原因之一,是這個運動表露希望的方式,例如,這個運動理解到:儘管貧困家庭不斷面臨挫敗,依然對他們的孩子懷抱著無限希望。
每天放學後,安瑪莉在里爾一個破落的社區帶領「街頭圖書館」,她再一次看到這個希望。這些父母因為自己從前在學校也沒能好好學習,所以沒辦法輔導孩子課業,有時候他們花去所有的積蓄,只是為了買下可能幫助孩子學習的東西。這是安瑪莉在當時的紀錄:
「暑假過後,特利的媽媽堅持,要我去看看她不久前才為兒子買的一本大書,還有一個教育性的電玩。特利今年八歲,他還不會閱讀,也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可是他媽媽告訴我:『這就是他們的聖誕節,這東西很貴,而且我們現在也沒有很多錢,但是,只要是能夠幫助他學習,我就供應他,我不要他缺這個少那個,特利在學校老是跟不上…他努力了,不過就是沒辦法。』
只要有街頭圖書館,特利從不缺席。幾個禮拜之後,有一回,特利坐在人行道的蓆子上聽故事,他媽媽遠遠地看著,一邊跟其他的媽媽說話。忽然間,特利拿起書,往他媽媽的方向跑去,他拿書給媽媽看,開心地說他在書裡認出自己的名字了。」
但是,又過了幾個禮拜,特利的媽媽希望再找安瑪莉談談,她看起來非常失望:她拿特利的成績單給我看,她不懂,為什麼級任老師在上面寫著:「特利我行我素,不想學習,他得要加把勁才行。」
(下回待續...)
楊淑秀譯自《民主藝匠》
--普通人、赤貧家庭及社會機構如何形塑結盟,一起對抗社會排斥?
Artisans of Democracy: How Ordinary People, Families i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Become Allies to Overcome Social Exclusi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