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的對話
在美國, 15歲就可以考駕照開車上高速公路;18歲除了可以投票選世界第一強國的總統外,還可以拒絕簽字,讓替你繳學費的父母看不到你學校的成績單, 但是要等到21歲才可以喝酒,才算是真正成年.
女兒21歲生日時,我做了這張卡片送給她,紀念她漫長的「進化」過程.女兒問老爸: 為什麼我從小baby變成猴子,最後又變回了人?
呵呵,那還用問嗎? 為何小時候乖巧聽話的寶貝到了teenager時, 變成老爸老媽頭痛 + 心痛的猴崽? 直到去了外地讀大學幾年,不知是距離增加了美感,還是離家千里方知爹娘好,才總算成年了.
女兒不甘心的追問,基督徒也相信進化論嗎?
為什麼不? 我們來看聖經:天主最初按自己肖像所造的人,後來人類墮落了.歷經數千年的磨鍊,才又回歸到天主的圓滿. 個人生命的成長,不就是從舊約到新約進化的縮影嗎?
為什麼突然想到五年前與女兒的這一場關於「進化論」的對話呢? 實在是因為最近有一位好友問我: 天主教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持何觀點? 我就整理了這篇:
天主教與進化論
進化論是現代生物學與科學普遍認同的一個理論,但是聖經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說:「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因此在以基督宗教為文明基礎的西方,尤其是科學最先進,同時也是基督教最興盛行的美國與德國,科學界的「進化論」和宗教界的「創造論」兩派之間的爭論時有所聞.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基督宗教信仰中,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雖然相信全能的天父「創造天地萬物,無論有形與無形」,但並不排斥進化論的學說.教宗庇護十二世在其1950年的《人類通諭》中,首次提出支持研究及討論「進化學說」,但是要防備與進化論有關的錯誤解釋,以免一些人利用科學理論作哲學上的詮釋,或宗教、無神論方面的詮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在1996年的演講中宣稱進化論「不止是一個假設」,並指科學界的發現令進化論成為「有意義的論點」.正如現任教宗本篤十六所說:「進化論與造物主天主的造化不相抵觸」,「兩者相輔相成,互不矛盾;正如愛與痛苦也是無法分離.」
天主教對於進化論的開放立場,不但受到同是信仰耶穌基督的一些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猛烈抨擊,更令很多外教人驚訝,因為這與他們直覺印像中保守的天主教教義大相迥異.其實天主教會對於科學的尊重一直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即使信仰是在理智之上,但在信仰與理智之間,絕不能有真正的衝突;因為那啟示奧跡及傳授信仰的同一天主,也在人的心靈上賦予理智之光,祂不能否認自己,而真理也不能違反真理」。「因此,每門科學的研究方式,若真的依照科學方法和遵守倫理準則進行,決不會與信仰有所矛盾,因為俗世和信仰的事物,都來自同一的天主。再者,誰若謙虛和恆心地探討事物的奧秘,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被那位保持萬物存在,使它們各得其所的天主的手所牽引」.(天主教要理156條).
天主教相信: 「天主創造了萬物後,並沒有置之不顧.祂不但賜給它們存在,還時時刻刻地保存著它們,給予它們活動的能力,引導它們達到自己的終向 …受造界有其本身的長處和美善,但從造物主手中出來時,並非全部完成的.它『在過程中』(in statu viae)受造,邁向天主為它指定的、仍須達成的最後的完美.天主引導受造物邁向這種完美的各項措施,我們稱之為天主的眷顧.」(天主教要理301-302).如同首倡由生物學探討生命發展的鼻祖柏克森(Bergson)教授也認為,造物主創造了一個活的宇宙,使這宇宙及其中一切生物生長進化.生命本身就是繼續不斷的創造.
但是教宗本篤十六強調:「進化論能夠增長我們對生命的認識,然而進化論的學說無法答復哲學的大問題:萬物來自何處?」這個「一切的一切」的問題,不是基於追求知識的慾望,而是人類心中回歸生命本源的渴望.如果我們只著眼人類的祖先是否與猴子長得相似的問題,那將只是把人陷入生物幅度的唯理主義.我們要探究的是,人只是一團進化的肉體,還是具有靈性的的生命?這實已超越了進化論或科學所能解答的範疇.
聖經的第一章是如此開始的:「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1:1-3).因為只有天主能夠從絕對的「無」中創造出「有」, 因此我們必須先找到創造的理由,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並瞭解人性的尊嚴.既然天主能夠從無中創造,「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祂也能賜予人靈性的生命.我們必須回過頭來發現那個先我們而存在的思想理念和意義,然後追隨他,因為是他賜給我們的生命意義.即使達爾文在他的「物種原始」中也不得不承認造物主的美善:「造物者把圍繞我們的一切生命胚種,只賦給少數或唯一的形式…並由這簡單的開始,也化成無數的美妙形式,這實在是個偉大的想法.」
1932年,協同中外國際學者在北京周口店發現「北京猿人」,並首先確認「北京猿人」是「人」而不是「猿」的近代動物學與考古學權威,法國籍的德日進博士(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他是一位天主教的神父.他曾說:「所有進化的原則相同,但人與其他生物不同.人是新的演化,原先並不存在,只是與其根有關.」德日進認為,一切存在有其共同點及相異點;有同一根源,但又是全新的存在.他用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阿耳法」(α)來代表這個起源.他認為萬物由這個起源經過進化的三個原則:「集中」(concentration),綜合(synthesis),及內在一致(internal untiy),由混沌邁向圓滿.他用希臘文的最後一個字母「敖默加」(Ω)來代表這個圓滿的時刻.
如果我們了解聖經最後一卷書默示錄中耶穌所言:「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我是元始,我是終末.」(默1:8,17),我們也就不難發現「我們幷非一團混亂的果實,『我們被計劃』,『被選擇』,『被愛』.那麽,我們的重大使命就是『發現這一意義,生活出這一意義,賦予造物主所安排的宇宙極大的和諧一種新成份.』」(梵蒂岡電台通訊01/11/2008 18.41.15)
參考資料:
1) 解開信仰的困惑,項退結著,上智出版社,2005年九月.
2) 天主教的信仰,中國主教團教義委員會編,1994年7月.
3) 一扇新門,雷煥章著,知音出版社,1995年5月.
4) 天主教教理,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中國主教團),1996年.
5) 梵蒂岡電台通訊(01/11/2008 18.41.15)
6) 梵蒂岡電台通訊(13/02/2009 18.21.51)
7) 德日進神父的進化論與神觀,劉賽眉修女著,神學年刊第十四期,1992-1993
8) 信仰與理性(通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98年
9) 人類 (通諭),教宗庇護十二,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