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4)《極端貧窮與成功的教育:改變我們的目光》



Monica Yang 寫於 2010年9月28日 13:15





上回提到,克勞德˙貝爾對研討會的結果非常滿意,那特困家庭呢?他們是否也找到希望?第一線的老師們


是否也找到出路?


 


研討會之後的那個新學年,許多特困家庭熱切盼望,經過那麼多努力後,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會變好。現在,有更很多弱勢父母敢站出來參與校務,以家長會委員的身分代表其他人說話,另外一些家長則參加了學校的工作坊,學習怎麼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其他各式各樣的親師合作計畫紛紛在各地展開。


 


法國“教學行動研究基金”(Fonds Académique d’Action Pédagogique)決定提供經費,支持開創性的親師合作行動,特別是和弱勢家庭之間的夥伴關係。克勞德‧貝爾要求籌備研討會的區域委員會轉化成一個常設小組,專門負責支持、推動這個領域的各種創舉。


 



常設小組的階段性任務包括在1993-1994那個學年,在法國北方的師範學院開辦新的師資培訓學程,課程名稱是:“和所有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庭一起成功”(How to succeed with All Students and with their Families ),師資則是有過成功親師合作經驗的老師和生活在貧困中的家長,這樣的課程讓未來的老師們有機會用貧窮家庭的眼光去認識極端貧窮的面貌,向他們學習如何創造雙贏的親師合作關係。這個經驗成為法國其他地區的範例,特別是南西市(Nancy) ,接著有擴展到全國各地。1995年,一個全國性的師資培訓課程在北方的杜埃市(Douai)舉行,由設在里爾的教育廳、法國教育部與第四世界運動共同籌辦。1996年,同樣的師培課程在地中海沿岸的尼斯市(Nice)舉行。


 



1993年,法國政權更替,設於里爾的北加來海峽大區的教育廳換了新的廳長,媒體有多篇報導強調克勞德‧貝爾獻身弱勢群體的教育,有些評論甚至推論他之所以丟掉廳長的職位,是因為其他階層不滿他特別關心弱勢群體。也因此,克勞德貝爾回到南西大學的師範教育學院,在那裡,他為老師們開了一個極端貧窮的學程,課程主要內涵是學校與貧困家長的伙伴關係。他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樣的學程。並繼續參與法國與歐洲的教育論壇,這樣的論壇經常由第四世界運動發起,企圖經由教育參與的途徑拒絕赤貧對孩子的傷害。1988年,他出版了《受挑戰的公立學校:特困家庭的天問》(Public Schools Challenged by the Fourth World)。



 


另一方面,新的教育廳廳長同意繼續設置「以家長為伙伴」的常設小組,負責人還是雅各‧西蒙。所有願意嘗試和弱勢家庭建立伙伴關係的學校都會得到教育廳的支持,相關的師資培訓課程也是。另外,在教育廳其他成員的要求下,新的廳長也敦促轄區兩個省分的各級學校,紀念十月十七日「世界拒絕赤貧日」(又譯為「國際消滅貧窮日」),這樣的舉措激發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案,讓學生們有機會認識極端貧窮的歷史、了解到極端貧窮與人權的關係,並且敏感於日常生活中發生在窮人身上的不義。這個經驗,被教育廳的官員仔細評估,並於次年提醒教育部在法國全國範圍內推廣,全國的學生因此有機會認識極端貧窮的議題,並表達他們與弱勢同胞的團結關懷,一起爭取每個公民都應該得到的基本人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1992年在阿哈市的這場研討會的整個準備過程與內涵,大大影響了一份法國政府的教育報告書:《極端貧窮與成功的教育:改變我們的目光》(Extreme poverty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 changing perceptions),草擬這份報告的小組由法國教育部部長召集,成員包括安瑪莉、克勞德‧貝爾,以及約翰-保祿‧干德利耶(Jean Paul Candelier)。在制訂新的教育政策與促進弱勢兒童學習成效的努力上,這份報告成為重要參考依據,這份報告指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和弱勢學童的家長建立互敬、互信的伙伴關係。



 


(全篇完)


 


 


楊淑秀譯自《民主藝匠》法文版 ,p55-56


--普通人、赤貧家庭及社會機構如何串連結盟,一起對抗社會排斥?


Artisans of Democracy: How Ordinary People, Families i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Become Allies to Overcome Social Exclusion.


作者:Jona M. Rosenfeld 與 Bruno Tardieu


英文版的出版社: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ay 28, 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的部落格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